在小公司裡,「懂電腦」成了萬用的緊箍咒
在小公司裡,人力配置永遠是「能省就省」。
沒有專職美編、沒有工程師、沒有行銷人,於是所有跟「電腦」有關的事——都丟給一個懂電腦的人處理。因為老闆覺得:「有一個懂網頁設計、會美編排版、會剪影片的人就夠了!」
被迫領最低基本工資
剛到職時,我原本只負責電腦文書與支援出貨,月薪 30,000。但因為眼睛不好,不能燙印 LOGO 或貼熱轉印貼紙,一週後老闆打算辭退我。
我不想就這樣離開,於是對老闆說:「我可以做打雜的粗活。」結果我留下來了——但原本負責打雜的大哥被辭退,而我的薪資,也從談好的 30,000,硬生生被壓到 28,800。
揀貨、搬貨、出貨、列印貼標、打包、文案瑣碎、複製貼上、打雜——這些雜事,填滿了我所有的白天。
懂電腦的人:能者多勞
只要跟電腦有關都算我的工作:從 Photoshop 到 HTML/CSS,從 Canva 到剪映。我幾乎包辦所有執行面。我不是直接創造營收的人,所以在數據上「看不出我的價值」,老闆不會說我不重要,但也說不出我到底多重要。
每天早上進公司,我打開電腦列印寄件單,抄寫貨號、核對訂單內容。那一疊疊的寄件單,就像每天要面對的戰場。我和同事分頭動作——揀貨、裝箱、貼寄件單,身邊散落著等待出貨的商品。
沒有華麗的節奏,只有不斷重複的動作:下一件、再下一件。倉庫不大,卻能讓人一天走上上千步。伸手、彎腰、搬貨、上樓、下樓。流汗不是例外,而是日常。
等出貨告一段落,我的另一份工作才剛開始:開啟 Photoshop、Canva 或剪映,編修圖片與影片;接著登入電商後台,進行上架、複製貼上、資料維護。這些動作都不難,但數量龐大到足以讓人麻木。
老闆的邏輯:「把人綁在最低成本上」
我們公司只有四個人,而我扛下了三個人的職務:
- 美編設計、影片剪輯、網頁設計
- 電商後台操作、商品上架
- 倉儲理貨、揀貨、包裝
外場人員只負責理貨、出貨,不用操作電腦,月薪卻有 32,000。我做的比誰都多,領的卻是全公司最低的薪資。
如果我離職,公司必須:
- 找一個倉儲助理(28–35K)
- 找一個設計美編(30–38K)
- 找一個網站管理(38–50K)
這就是為什麼老闆不敢開除我。
老闆知道我不會真的說走就走。不是因為我不可或缺,而是——他找不到第二個,願意用最低薪水,做最多事情的人。
看不見的價值
我懂設計、懂網頁、懂剪輯,也能搬貨、包裝、打單。可現實是——我的主要收入,仍來自最可被替代的勞動。老闆或許不覺得我不重要,但也永遠不會理解,我這種「隱形的多工」,撐起了整間公司的穩定運轉。
我想離職,可我不敢,只要我一離開,我就會失去收入來源。我不求誰來看見,我只希望有一天,這份「被看不見的價值」,能轉化成我自己選擇的自由。
跳到主要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