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事越來越少,工作量卻越來越多
我工作的地方目前只有四個人:老闆、我,以及兩位即將離職的同事。 而週一才剛來報到的新同事,隔天就說不做了。
其中一位女同事將在六月底離職,我接手她全部的工作內容; 另一位男同事是三月進來的,主要是為了申請缺工獎勵,確定只做到七月中。
其中一位女同事將在六月底離職,我接手她全部的工作內容; 另一位男同事是三月進來的,主要是為了申請缺工獎勵,確定只做到七月中。
換句話說,七月中以後,如果沒有再找到新的人進來,整個出貨流程、加工作業、寄件任務,就只剩下我和老闆兩個人。到時候,印寄件單、貼標、包貨、寄貨、美編設計、影片剪輯——全部都會落在我的身上。
你能撐過一個月,真的很不簡單
事實上,我能撐過一個月,已經讓同事感到意外。兩位即將離職的同事跟我說:「這份工作真的不好撐,你居然還撐得住,真的不簡單。」
更有趣的是,在我進公司之前,其實還有一位負責打雜的大哥,因為他商品加工常常出包,我報到一個禮拜後,老闆決定把他資遣。 諷刺的是,我最近也在同一個流程中出包,但差別是: 老闆對那位大哥發火一整天, 對我,不到一個小時就放下了情緒。
男同事笑著說:「老闆現在已經不能沒有你了,這裡未來就靠你了。」
設計工作,其實只是改圖與去背
在美工編輯這一塊,我目前負責的是電商產品圖的編修與產出。 但實際上,我幾乎只能沿用那位即將離職的女同事留下來的版型和風格。
我的任務,就是「照著做、改個圖、換個字」,不能調整排版,不能改動構圖,甚至連字體都不能換。
老闆不太在意設計邏輯,也不特別講究品牌視覺或排版一致性。 他的標準很簡單——「看起來好看就好,快點交圖。」
所以我每天做的事,就是:去背、修圖、貼 logo、換字、輸出十張圖,一張接一張,沒有創意,沒有空間,只有效率。 這不是發揮創意的地方,是維護舊流程的職務。
她做得快,我就被拿來比較
因為原本負責做圖的女同事,產圖速度非常快,所以老闆也自然把那個速度當成標準。 當我無法那麼快交出來時,他會下意識地說: 「你怎麼這麼慢?怎麼還沒好?」 沒問過素材的狀況、排版的問題、或資訊是否混亂。
事實上,我會 HTML/CSS,也懂網站版型架構、視覺邏輯與資訊設計。 但在這裡,我被當作一台不需要思考的產圖機器。我做的,不是設計,而是反覆執行別人做過的模板。一張張重複、一句話都不能改、一個字體都不能碰。
這個工作只是暫時過渡
老實說,我有認真想過。
我會前端、會設計、會剪片、有耐心也能扛流程——但這份工作根本沒讓我發揮。我現在做的,不是設計,是補洞。不是創造,是交差。這樣的職務,不適合有設計邏輯的人長期待著。
我不會衝動離職,但我也不會讓自己在這種環境裡持續耗下去,我要完成存錢計劃,買下我心裡那台新筆電 —— MacBook Pro。 這份工作,也許能撐一段時間,但它撐不起我真正的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