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不是被動接受,而是努力維持自我價值

有些人靠家裡、靠走後門、靠高學歷,順利走進辦公室,擁有穩定薪水、冷氣座位、例行會議與年終獎金。而我,即將靠著《勞基法》保障的基本薪資、每月的外包收入,加上政府的補助,拼湊出一個月 48,000 元的生存線。
不是光鮮亮麗的成就,而是在現實的夾縫中,努力維持「活得像個人」的樣子。這不是成功故事,只是我如何在還沒崩潰的情況下,繼續走下去的一種方式。
🚪 找工作的門,對某些人本來就比較窄
找工作的過程不輕鬆,尤其是當你有身心障礙背景、沒有大學學歷、沒有駕照,每一個條件,單看都不特別稀奇,但加起來,就會讓許多職場機會自動把門關上。
我不是沒能力,只是還沒機會證明。這社會對很多人來說「找工作不容易」,但對我們這些邊緣條件的人來說,不是不容易,是幾乎沒有選擇權。
💼 我拒絕過的「看起來不錯」的工作
我曾經接近一份看起來不錯的職缺:看起來有制度、有潛力,結果深入了解之後發現——工作環境極端獨立無支援、薪資偏低、設備貧乏、流程混亂、資安與溝通方式都存在風險,幾乎等於「一人戰鬥的全能型員工」才有可能生存。
薪資三萬、工作地點是倉庫、一人處理網站、設計、文案、後台操作,還不能問太多。沒有團隊、沒有訓練、沒有備援,一進去就是靠直覺活著。
我拒絕了,我不是怕累,我只是不想掉進一個對彼此都不健康的職場結構裡。
朋友說:「職場不是學校,沒人有義務教你。」但真正的問題不是「有沒有義務教你」,而是一個人能不能在沒有支持的環境中長期撐住,還不被當作耗材。
🔄 外包案與現實中的「弱勢籌碼」
目前仍在找穩定的白天全職工作。目標不多,只希望有基本工資、有制度、能長期投入。不是夢想型公司,只是讓我可以不必再靠外包過活的生活節奏。
每月的 10,000 元外包收入,雖然能讓我暫時過活,但也讓我處於弱勢的位置。當我沒有其他收入時,他們知道我需要這每個月 10,000 元,所以我無法談條件,只能接受安排。
當我沒有其他收入來源時,我處於較弱的位置,但我也知道,只要我找到一份基本工資的正職工作,這 10,000 元就不再是我必須緊抓不放的浮木,而會變成一個可選的額外資源。
那時候,我才真正有談條件的籌碼。
🌱 靠自己撐出來的生活配置
如果找到工作,我將靠基本工資+10,000 元的外包+身心障礙生活補助與租屋補助,撐出每月大約 48,000 元的收入。這不是我理想中的生活方式,也不是我夢想的職涯路徑。但在現階段,這是我唯一能走的方向。
我沒有覺得自己多特別,只是清醒地知道現在的局限與可以調整的方向。三個月內我想存下一台新筆電的費用。不是為了犒賞自己,而是為了繼續能工作、能學習、能穩穩地活下去。我不是追求「夢想人生」,我只想擁有能好好安排自己生活的選擇權。
現在我還在找工作,還在等機會,但我每天都在努力不讓自己崩潰,也不讓現實把我壓垮。
🙌 這就是我現在的樣子
這篇不是勵志文,不是成功案例,甚至不是一封請求。
它只是我對自己的現況做出的一次整理與說明。
我知道這不是我想走的路,但這是我現在能走的方向。
不完美,不厭世,不放棄。
我走得慢,繞得遠,但我一直都在走。
你現在看到的,不是困頓,而是努力撐著不退的樣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