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需要這個軟體,可以別一直重複購買嗎?
從「所有權」轉變為「使用權」
小時候每天早上信箱裡的報紙、玻璃罐裝的羊乳準時出現在門口,消費者每個月用固定的金額,廠商定期把產品送到你手上。報紙、羊乳,可說是「訂閱制」的始祖!
對於提供持續更新內容的載體(報刊),訂閱收費無可厚非,即使內容一成不變的水、電、煤氣、網際網路、物業等基礎服務,持續的供給也給足了理由,見怪不怪。隨著網路進展,越來越多廠商不再只提供實質產品,而是轉變成各類服務,形成近幾年席捲全球的「訂閱經濟」浪潮!
不知不覺中,越來越多的軟體、服務開始採用訂閱制了,而不是我們之前所熟悉的買斷制。也就是說,如果你想一直用下去,就得每月交錢、重複交錢。
為什麼很多人還是對訂閱制有著本能的抗拒?
一個原因在於,人類本就不是在「訂閱經濟」的環境中演化而來的。在以實物交易為主的漫長歷史中,我們形成了對「擁有」的強烈偏好,以至於「擁有」本身就成為了目的。擁有某一物品的效用甚至足以覆蓋高昂價格所帶來的損失。買斷制更符合我們的消費習慣,這種一直擁有的感覺能給人安全感。
訂閱制模式不斷地強化損失厭惡的體驗:「通過付費訂閱獲得的只是使用權,訂閱期限一到,用戶便會被它拒之門外。除非乖乖掏錢續訂,不然大多甚至全部功能都會被禁用。」訂閱制則更像是在購買一種服務,有種隨時會失去的感覺。這種按時付費的服務,已經成了一種負擔,採用訂閱制的付費軟體,更是加重了這種感覺。
失去使用權自然會使人痛苦憂慮,哪怕因此續費也會讓用戶產生一種被脅迫感,覺得個人的自由受到了侵犯。買斷制的軟體用戶可以心安理得地讓它封塵,就像買書不讀一樣理直氣壯;而有些訂閱制軟體會綁約一年,就算不常使用,訂閱費照樣要付,讓人為了避免「無謂損失」,寧可一開始就不要使用。
提供公司穩定且可預期的現金流
在資本的經營上,訂閱制是一項極其聰明的商業模式。在訂閱制出現之前,幾乎所有的交易行為都是銀貨兩訖,在交易之前,商家必須自己承擔產品與服務的買入成本,買斷制就是一錘子買賣,無法獲得持續穩定的收益。
對軟體這種商品來說,本來有付費意識的用戶就少,要知道,開發者也是要吃飯的,要維持一款軟體長久的運維,開發團隊的人事支出,需要獲得穩定持續的收入來源,一次性付費則越來越制約了開發團隊的激情,尤其是中小開發者團隊。
開發者為了賺取長期利潤,訂閱制一般允許用戶以遠低於買斷軟體價格的價格按月/季度/年訂閱。訂閱制使得付費門檻降低,用戶得以用相對低廉的價格用上生產力工具,訂閱期內始終保持最新的特性,使得用戶不再因為「夠用」而拒絕花錢升級。 低價必然會吸引更多的用戶,「薄利多銷」反倒能增加開發者的收益,這點從 Adobe 擁抱訂閱制後軟體收入反而節節攀升的事實中得到佐證。
軟體開發的高成本和持續投入的需求,使之成為了一項高風險活動,買斷制更是加劇了這種風險:在重大版本發布之初銷售額達到高峰,此後便逐漸回落,兩個大版本之間必然存在漫長的低收入間期。 對獨立開發者而言,通過訂閱收費維持收入的期望,賦予了開發者持續更新維護產品的動力,而持續重複購買也使得應用的平均質量上升,用戶體驗更好。
充足的現金流讓公司可以進行更長遠的規劃和投資,應用軟體和無數的產品一樣,也是需要產生利潤才能維持下去的。 讓開發者得到平穩收入與資本投入研發軟體,間接性地使應用商店平台亦從中獲益。對於那些工作所必須的常用軟體,人們願意付出一定代價來維持使用權。
近年來「功能更新訂閱制」成為常態
所獲得的服務並非軟體本身,而是「一年的升級服務」,這種模式能很好地避免「剝奪使用權」導致的焦慮感。在首次購買授權後,用戶就已經獲得了軟體當前版本的「永久使用權」,與當年的買斷制軟體別無二致。 真要花錢購買的,其實是「軟體升級」,在許可證有效期內,才可以正常地獲取功能及版本更新。
授權到期了?大不了是不能更新而已。你仍可以自由地使用許可證到期前的先前版本,之前的功能並不會瞬間消失。你可以繼續使用舊版本的完整功能,直至該軟體推出什麼吸引你的新功能,再續訂一年更新服務來升級到最新版本。
相較 Adobe 的雲端訂閱模式,「功能更新訂閱制」會讓用戶覺得擁有更多自由的權利,不會受限於訂閱的綁制,但這方面也會因人而異。
有些軟體並不適用「功能更新訂閱制」,因為這類軟體在業界已經發展成熟,比如 :Word、Excel、PowerPoint、Photoshop、Illustrator、InDesign….。永久停留在早前的版本,仍然可維持企業競爭力,不升級也不會任何影響及損失,這類型的軟體通常會同時提供賣斷。
買斷制的硬傷,就是訂閱制的優勢
Adobe 是成功的從買斷制轉為訂閱制的企業,Adobe 在買斷制時期,一套軟體的售價動輒上萬元,用戶購買的高門檻,用戶通常不會再花錢升級新版本,也讓安全性出現漏洞。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,Adobe 把旗下的產品全面改為訂閱制,用戶訂閱單一產品的年費約為買斷產品的三分之一。
Adobe 旗下的系列軟體以「專業應用」為主要出發點,舉例來說,「圖片去背」這項工作不是只有 Photoshop 可以處理,網路上可以找到許多免費、開源的軟體,甚至還有線上的網頁版服務可用,但實際使用這些替代方案後,就會發現上述這些軟體的呈現效果,都沒有 Photoshop 來得好。
買斷、訂閱兩者除了收費的差異,提供訂閱制產品的企業,提供給訂閱制客戶都會是最新版本,也就是「軟體更新」,比如文書軟體,最常發生有的客戶傳送來的檔案,客戶使用的軟體已升級最新版本,但公司的軟體還在用先前的版本,導致有格式跑掉、甚至有的內容無法正常顯示。
Office 軟體的全球市占率超過九成,如果是一次性賣斷軟體銷售模式,這樣的成長空間有限,也會被金融市場當成是成熟性產品。對消費者來說,一次性軟體銷售賣斷後,下次再次購買 Office 軟體的時間至少是電腦更換以後的事。
訂閱制已成為商業主流
以往客戶買完就走「有一餐沒一餐」的一次性收入轉為「長期訂閱」,office 365、Adobe 旗下的各種軟體、各種雜誌(非紙本)、KKBOX、Netflix……等,雖然不知道從何時開始,但我們的生活中的確已充滿了訂閱制商品。
訂閱制作為一種越來越流行的付費制度,對於開發者而言,可以有效提升付費收入,從而全身心的投入到軟體開發之中;對於用戶而言,可以享受到更為穩定的更新服務,也能夠以更低的成本甄別劣質應用,以前可能需要購買整個軟體才知道這個軟體好不好用,而訂閱制在付費後,發現軟體不符合期待,七天之內可以全額退款。
與其說訂閱制是購買或租賃軟體,不如說是簽訂一個強制性的內容服務協議。如果開發者僅有訂閱制之名,卻無訂閱制之實,即沒有新功能的更新,卻需要用戶對一個毫無新意的版本反覆付費,這明顯就違背了訂閱制的初衷,這只會讓開發者與用戶都受到傷害。